“逃费大王”撩拨了民意怎样的疼
幸福在哪里?
刷卡购票应追求“细节完美”
美国教育“拿来主义”值得我们学习
“同税同权”重点 在争权而不在退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美国教育“拿来主义”值得我们学习

苗蛮子
 

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近日投书《华尔街日报》,详列自己管教两个女儿的“十大不准”规定,解读“中国妈妈”为何会成为“悍母”的代名词。此文甫出,便在中美网络界激起震荡,引发“中美妈妈论战”。(1月15日《广州日报》)

“中国妈妈”的最重要元素,就是她们不像美国家长那样永远用支持和赞誉的口吻训子。中国母亲们认为子女天生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因此常常用斥责甚至威胁的方式对他们施压,并对儿女的课外活动严加限制。“中国妈妈”重孩子学习成绩、重纪律,与“美国妈妈”的重身心发展、重自由恰成对照。

不必讳言,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的乖孩子。以致“解题高手”“高分低能”成为外界评价中国学生的一种“刻板认知”。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学生学习的目的已被异化为追求一个令老师、家长满意的分数。“唯分数论”一度在中国教育界甚嚣尘上,尽管近年来有所收敛,但仍大有市场。譬如近日“家长100”论坛上的一项家长对小孩期末考试分数可接受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的家长把“90分以上”作为底线。

而一些美国媒体的担忧: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将使中国的下一代在全球竞争中击败美国。这似乎可看作是“中国妈妈”在美国的“待遇”转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看来,一部分美国媒体提倡学习“中国妈妈”教育方法,正体现了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精神。而中国网友所表现出来的兴奋心态,显然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表达。相较于美国媒体所体现的忧患意识,中国网友的这种民族自大、妄自菲薄的心态让人担忧。无疑,美国教育的这种“拿来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些现在还在做着“大国梦”的国人们,也该醒醒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