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他年逾九旬,仍活跃在科研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来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 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1月14日,91岁高龄的师老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好管“闲事”的老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90多岁的老人早该在家里颐养天年。可要见师老,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办公楼里——这是师老每天工作的地方。
当被问到为什么耄耋之年仍然这么忙碌,师老笑着说:“因为我平生最好管‘闲事’。”对此,与他共事20多年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原工程与材料学部常务副主任李克健深有感触。
2000年的一天,师昌绪突然找到李克健,询问有关碳纤维的事情。碳纤维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其他国家既不出口、也不转让技术。
“当时国内没人管这件事,但他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二话不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事。”李克健回忆说。
后来,师昌绪主持召开了关于碳纤维发展的研讨会,并亲自上书党中央推动将此列为国家863专项。
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世纪50年代,师昌绪在美国留学。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当局明令禁止师昌绪等35名中国留学生回国。
师昌绪联合其他学生集体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撤掉禁令,同时印刷200多封信投递给美国报界、议员和民众团体。
1955年春,美国被迫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回国。 回到祖国的师昌绪被分配到了沈阳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他很快研制出我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铸造空心涡轮叶片,大幅度地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
1964年,他接受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所有的资料只有别人画给他的一张空心涡轮叶片的外观草图。
师昌绪组织起100余人的攻关队伍,仅用一年时间就做出了比美国难度更大的9孔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装备了我国新型战斗机,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国家需要出发”
正是因为长期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心和思考,使师昌绪成为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1982年,他与3位科学家一起最早提出成立中国工程科学院的建议。1994年,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师昌绪当选为首批院士和首届副院长。
在师昌绪等科学家的积极建议下,材料被列为重点支持领域之一,推动我国材料科学研究驶入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