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劳何以成了“大爷”?
“调查逯军”原来是虚晃一枪
别总拿“消息人士”试探民意
救人也短信, “杀人”也短信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总拿“消息人士”试探民意

刘晶瑶
 

有媒体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新的个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方案将对整张税率表作出调整。这位“消息人士”所透露出的个税起征点不变一说,引发了网友热议。

近期,媒体上频频曝出各种“专家说”“消息人士说”“权威人士表示”的“新闻”,这些“神秘人物”往往在一个公众关心、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推出之前,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媒体渠道发布出来。这些消息带着尚不确定的幌子,却又有着未来政策可能照此执行的倾向,若有似无地有着官方消息的身影,却来自于不明真身的“消息人士”。此类消息常常在第一时间受到坊间的热议和舆论的关注,而如果民意反弹强烈,则往往随后就有“权威部门”“权威人士”出来或“否认”或“辟谣”或表示“方案尚在调研阶段”,云云。让人怀疑,此类消息的发布,目的就在于试探民意,如果民情表示能够接受,那么政策就会按“消息人士”所说的口径、方向出台;如果舆论反应激烈,那么这种“小道消息”就会遭到“辟谣”和“否认”。

其实,公众真正期盼看到的,是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从酝酿、调研伊始,就以谦虚诚恳的态度俯首问计百姓,探询民众的意见态度,而并非犹抱琵琶半遮面式戴着“消息人士”的面具来试探民意。这样的“手法”刚开始或许还能收到“奇效”,但“玩”得多了,慢慢地也就被人识破了,效果将大打折扣。更不值的是,会消耗民众的参与热情,减损政府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

其实,就重大公共政策征集民意,本应是建设公开、透明、高效政府的题中之意,只有充分获知民众的真实想法、需求,将各方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诉求都给予充分考虑,前期充分融合民心民意的政策,才会在推出之后获得民众的支持,才不会变成推行不下去的“纸上政策”,甚至引起民怨的恶政。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