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收入增速“跑过”CPI
正确应对 网络作伪作恶
明目张胆的“权力世袭”已见怪不怪
列车员忙创收与不务正业何异?
廉洁表态不能代替制度约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正确应对 网络作伪作恶

徐迅雷
 

网络就像那“呜呜祖拉”,大家都狠吹一把,声音必然是嘈杂的。由于网络具有易发布、易传播的特性,一些“仿真节目”就会轻易上演, 一传十十传百,往往会传为被放大的谣言。

中央领导前往探访廉租户,新闻图片刊播后,廉租户身份的真实性就引起网络好事者的“质疑”;廉租户对领导说房租为“每月77元”,一些网友“不予相信”,于是“77元”变成了一个扭曲的符号……貌似廉租户母女在各地旅游潇洒的照片就被“人肉”出来,而最终证明这是张冠李戴。《南方都市报 》经过实地探访,证明人家确实是贫困者……如是观之,此乃一起典型的网络“冤假错案”。

网友在网络上“犯错”,这并非第一起;可以想见,今后类似的事情还会时常发生,因为上网说话就像上街说话一样,没有多少障碍与阻拦,“网络传谣”就像“长舌妇”上街说话一样,属于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何况网民 是“人上几亿”呢!

关键是如何应对此类事件。在我看来,与其规劝网友从善求真,不如正确应对网络作伪作恶——因为后者才真正有效。第一时间去求证真假,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第一时间以真相真理逼迫造假者出面澄清,这是最重要的。

造谣后头,有个“信谣”的问题。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公众为何普遍相信传言?因为这些传言都是对政府职能 部门不利的,这天然地就获得网友们天然的相信。这表明问题其实不在具象的层面,而在背后——平常公职部门的一些造假作伪的行为,导致了公信力的严重丧失;在“公职部门造假”还是“网友个人作伪”的选择题面前,网友们往往天然地选择相信前者。

“公职部门造假”的危害,远大于“网友个人作伪”,或言“政府造假危害远大于个人造谣”。所以在网络监督中,网友发布何种网络“质疑”,都属于可见可视的范畴;若是谣言,即使难以事先控制,那也能及时澄清——网络毕竟是把“双刃剑 ”!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