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十二五”规划大比拼
2010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部“十二五”规划大比拼
各自发力经济、民生、创新
记者 樊立慧
 

2011年的脚步近了,“十二五”的叩门声我们也听得见了。记者昨日从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了解到,除了江西省之外,中部各省也都相继公布了“十二五”规划建议。5个省未来的五年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蓝图呢?记者也总结了一下,看一看,比拼一下各自的着力点。

经济:中部喊口号“赶超全国”

“十二五”发展目标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记者观察后发现,在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些省份在不少数据上提出要赶上全国或者超过全国水平,看来,“十二五”可能是中部大发展的五年。

记者了解到,山西提出要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安徽力争2015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指标增速居中部前列,确保2015年皖江城市带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

河南明确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两个高于”的目标。

湖北经济增长年均10%以上,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前列。

湖南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人均GDP力争接近全国平均,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法治湖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区域:“国家战略”的中部使命

12月26日,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中西部的发展模式未来对国家的区域发展都提供经验。

山西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晋北动力煤基地、晋中炼焦煤基地、晋东无烟煤基地及相应的电力基地,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圈。

安徽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动皖江城市带率先崛起,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促进皖南和大别山区发展。

河南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湖北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湖南加速构建以长株潭为核心、环长株潭城市群(“3+5”)为重点,深入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

民生:收入、保障房很重要

“十二五”时期,中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部各省《建议》主要从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等几个方面来加快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山西实现全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安徽着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河南促进居民收入均衡增长,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和谐中原建设。

湖北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开展“健康湖北”全民行动。

湖南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湖南。

创新:中部发力高新技术

中部“十二五”建议更加注重教育、人才,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省等方面来加强科技、教育、人才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安徽扎实推进科教兴皖,以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

湖北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力争全省R&D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着力加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人才特区”建设措施,力争将东湖高新区建成全国一流的高新园区。

湖南致力于造就新的湖湘人才群,构筑中部人才高地。

文化:软实力大家都给力

中部各省都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山西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实施“大作品、大集团、大景点、大会展、大服务”战略,加快发展文化。

安徽推动合肥、芜湖国家动漫基地发展,建设动漫产业大省。

河南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开发中原文化资源,打造以“根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中原文化。

湖北以突出荆楚文化特色为重点,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艺、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及体育等六大重点产业。

湖南推动湖南创意文化产业园和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主题公园建设,着力提升湖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