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建设”让水泥卡住嗓子?
2010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货商不能按量供应,在建高架桥被迫“喊停”
合肥“大建设”让水泥卡住嗓子?

记者 徐涛 文/图
东高架东二环交口施工现场一片冷清
 

昔日马达轰鸣的机械停了,原本热火朝天的景象也没了,时不时出现的几个建设工人身影,却也显得有气无力无事可做……如果说这是合肥市“大建设”工地上的场景,那么向来以“合肥速度”骄傲的市民绝对不会相信。

然而,这的的确确是裕溪路高架桥、南北高架桥甚至轨道交通地铁站一些标段现状的真实写照。为何?“水泥涨价了,供货商安徽长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不再按照合同提供充足材料。”有关人士说。 

怪状,桥体只见支架不“现身”

“这一段高架桥已经搞好了很长时间,可总是见不到浇灌混凝土,而且这一段桥身也好长时间没有‘长’了。是不是停了啊?这不会耽误以后通车吧?”近日,和许多家住在裕溪路高架桥边的大兴镇市民一样,邱先生也打算在高架桥建好后租门面做点生意 。但是凭借一出门就能看到建设进展的经验,邱先生开始对自己家门口前的一段高架桥施工速度备感疑惑。

“按照合肥市政府要求,想要明年5月1日竣工通车的话,按照现在的情况根本 就不容易。”近日,记者在合肥市裕溪路高架桥(又称东高架)走访时,也不时地听到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发出这样的忧虑。

据了解,自合肥“大建设”以来,任何建设项目的竣工和通车时间,一向是被铁板 钉钉,只允许提前绝不容忍延期。一旦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不便,那么“后果很严重”,施工单位也将面临高额罚款,还将在今后项目竞标中留下抹不去的污点。

急迫,各大工地纷纷闹“饥荒”

带着同样的疑惑,记者昨日再次赶往市民反映集中的典型地点——裕溪路高架桥东二环建设现场。远远地,记者看到该段高架桥支架、钢筋模板都已经完成,俨然一个钢铁桥身模型,似乎随时都在等待着混凝土的浇筑并宣告完成。

“现场施工人员有百把人,现在几乎没事干。你看那些设备,停了多久我都快不记得了。这都是要付钱的!”指着散放在周边的吊车和挖掘机等机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损失每天得以万元以上计算。

据这名现场负责人透露,目前仅仅裕溪路高架桥全线至少有十联左右的桥身也是如此。不但工程成本增加,而且也给现场安全带来隐患,特别是在南北高架桥的几座地铁站现场,几十米深的支架打好了,可没有混凝土浇筑,随时可能发生重大安全隐患。

“我参加建设工程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劲使不上,太急人了!”该负责人还特别用“饥荒”来形容两大高架桥施工现状。

担忧,两高架如期通车“很难”

. 究竟这是个别现象,还是真的如这名施工单位负责人所说?记者又前往相关建设部门进行求证。“哎,这从几个月前就开始了。混凝土供应跟不上,两大高架如期竣工通车很难!”一名建设参与人员告诉记者。

这名建设参与人员向记者解释,从2009年开始,为更好地确保“大建设”工程质量和造价控制,以及建材来源,类似钢筋、沥青和混凝土都是统一进行招投标采购后,再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给施工单位。一直以来成效都十分显著。

据了解,按照合同约定,合肥市裕溪路高架桥、南北高架桥一号线和畅通一环标段所用水泥均由安徽长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水泥)供货。但是从今年10月中旬以来,却出现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该厂突然不再足量地供应合肥“大建设”项目了。原本3200吨的日需水泥量被降至只有几百吨至千吨,甚至有些天的供应量还达不到300吨!“简直就是钝刀割肉!”这名人员感慨道。

真相,只因涨价便不按量供货?

该建设参与人员还向记者介绍,本月初国家电力调控基本结束,海螺水泥已经恢复正常生产,但是却以原材料涨价过高、水泥市场价与当初采购中标价相差较大为由,要求提高水泥供应价格。“合同上水泥价是255元/吨,现在市场上水泥则是500多元一吨,差别悬殊。”

“以前价格低于中标价的时候,政府也没有要求对方降价。现在涨价了,对方却不干了!按照合同约定,对方必须足量供应,而且价格是‘锁死’的定价。沥青、钢材等材料目前同样也涨价了,但是其他供货商却没有因此而要求提高价格。”说到这里,该建设参与人员情绪开始略显激动:“目前正是施工黄金季节,可以上项目却因此处于半停工状态,工期严重滞后,不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更何况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合肥明年的‘大建设’工程计划!”

就以上问题昨日下午记者与安徽长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销售处一名陈姓负责人取得了联系,该负责人表示:“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你!”在几番同样的重复后,该负责人又表示,自己在开会,并随即挂断了电话。截至发稿前,该负责人致电记者,表示供货量不充足的情况不存在,并且已经供了很多。

记者手记

利益重还是诚信重?

“大建设”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最后的受益者是广大市民,而合肥两座高架桥“被迫”局部停工的结果则是延期通车,这势必影响老百姓的出行。

据相关人士介绍,原3200吨的日需水泥量降到几百吨,安徽长丰海螺水泥公司作为一家知名企业,缘何不能按合同行事呢?合同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只要是合同上承诺的就得兑现,这是一个法律常识。 

是货源不够还是“少供”、“限供”甚至是“捂供”?在近日的采访过程中,也有业内人士尝试分析了背后的真相: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最严重的结局就是海螺水泥被起诉。然而从目前水泥的涨价幅度来看,就算如此,按照约定其赔偿损失也会少于转卖后的收益。所以,这对于海螺水泥而言,还是“合算”的。可是,海螺水泥也可能面临因诚信问题而失去合肥市场。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海螺会认为它一家独大,目前合肥市场没有更大的供货商“替补”。这么一说,合肥在建高架会“被绑架”。

对此,记者不禁想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对企业的一句告诫——“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此刻,这句话是如此让人警醒。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