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赌毒”的巡警队长何以黑白通吃?
误人子弟 还是别开生面?
“无房勿扰”,爱老公还是爱房产证?
追求独立与尊严的狂放者 周玉冰
头发造酱油,监管部门不能“打酱油”
3上一篇 2010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来论
头发造酱油,监管部门不能“打酱油”

叶传龙
 

谁会想到,理发时剪下的头发中富含氨基酸,将其提炼出来以后,再往里兑水兑盐,就成了市民日常食用的酱油。(12月17日《城市信报》)

用头发做酱油,听起来就令人作呕,而且,一些经过浸染的头发中含有致癌物质,提炼出氨基酸后也就含有大量的化学有害成分,人食用之后就可能患上癌症等多种致命疾病,直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国家对于酱油等调料中的氨基酸含量有严格的标准,一些黑心老板为了让调料中的氨基酸含量达标,便用头发制成氨基酸液,俗称毛发水。用头发来造酱油,一是不需要长达几个月的发酵时间,二是可以大大节约成本。无良商人为了赚钱,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只算自己的小账,而把公众健康的大账抛之脑后,真该严厉打击。

不法商人用头发来制造酱油,也提醒消费者不可贪图便宜而轻易“打酱油”,对那些没有明确产地和注册商标的“疑似酱油”,不但拒绝购买,还应积极举报。在此过程中,工商、质监等部门应当做到守土有责,不能作壁上观“打酱油”。

其实,用头发制造酱油并非新闻,几年前就有,只是风声一紧,生产者便会藏匿起来,风声一过,又死灰复燃。由于他们大多处于偏僻的城乡接合部,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主要销往农村集镇以及城乡接合区域,给查处和打击带来一定难度。但只要有关部门本着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精神,从源头抓起,监控住头发销路,一定能发现蛛丝马迹,再顺藤摸瓜,找到制假窝点,重拳出击,绝不给不法商人以可乘之机,从而还消费者一个健康的市场和放心的产品。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