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宴”是“心灵之旅的盛宴”
2010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慈善晚宴”是“心灵之旅的盛宴”
社会各界畅谈本报“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
记者 江亚萍
 

由本报与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办的“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已经成功举办过五届,在第六届即将举办之际,社会各界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昨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何如海,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翁飞,安徽中环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余竹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对“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的看法。 

一次“心灵之旅的盛宴”

安徽中环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余竹云已经连续5年参加“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他告诉记者,每年自己都会亲自参加,他是把慈善宴会当作一次“心灵之旅的盛宴”。余董事长称,慈善不是一种口号,它是净化心灵的东西,同时也是润滑剂,可以很好弥补社会缝隙。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他还认为,作为企业家来说,忙碌辛苦了一年,在慈善宴会中,奉献爱心,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企业员工,从而影响周边的人,有着不同寻常的社会意义。

同时,余竹云还告诉记者,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有社会使命感的媒体一样,永远心系社会弱势群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行慈善、做慈善、参与慈善,将会推动社会进步。余竹云也对本报连续多年开展慈善晚宴活动的行为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市场星报》作为主流媒体,此举真正体现了“影响安徽”的人文理念。

此举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彰显

“通过你们,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奉献出爱心,让需要帮助的人,及时获得救助,贵报此举值得肯定,也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很好彰显。”昨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何如海谈到本报“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时,满怀感情。何院长表示,自己一直比较关注慈善晚宴方面的报道,也是通过报道才得知有那么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帮助,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欣慰。何院长说,中国有着深厚的慈善文化根基,强调仁者爱人、积善行德。而且这种文化意识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血脉里,变成国人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以“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是很好的延伸和继续。

何院长还建议,“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已经成了慈善品牌,应该一直举办下去,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得到帮助。对于得到救助的学子,活动主办方可以考虑让这些人通过慈善晚宴表达谢意,让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的关怀落到实处,两方面的互动,可以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一活动当中来。

优良传统和法治保障的完美结合

“‘中国首善’陈光标,‘中国最牛慈善家’曹德旺,‘裸捐’典范牛根生……随着这一系列当代标志性慈善企业家的涌现,有舆论认为,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后,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了真正的春天。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慈善事业被界定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参与和补充力量。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更快更好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的期待和需求。”昨日,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翁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同时,翁飞博士也认为,长期以来客观形成的公民慈善意识的淡漠和缺失、法制建设的欠缺、慈善机构本身管理和运作机制的稚嫩,又构成阻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对此,他认为本报连续多年举办慈善晚宴活动,无疑是善举。他称,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慈善”理念和行为典范,应该予以系统梳理,吸纳其精华;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应该是民族优良传统和现代法治保障的完美结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