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假儒士”看识人、用人
节能降耗不可能 毕其功于一役
紧急公告
被“口号之争”“误伤”的风尘女子
“只为领导服务”让服务进入“盲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被争议”历史名人点评之赛金花——
被“口号之争”“误伤”的风尘女子

季 明
 

安徽“被争议”的历史名人,大都是达官贵人,或名流学士,但有一位带有另类色彩的人物,她就是出生于我省皖南地区的风尘女子赛金花。

赛金花的历史十分传奇。赛金花,1872年出生在黟县,12岁起便成了艺妓,后嫁给清状元洪钧,成为状元夫人。并以公使夫人身份,随夫出使俄、德、荷、奥等国,被德皇后称为“东方第一美人”。回国后,又沦为名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赛金花偶然遇见了出使欧洲时曾结识的瓦德西,此时瓦德西已是联军统帅。正是靠赛金花与瓦的关系,联军在北京的洗劫有所收敛。京城国民对她多有感激,称之为“平康女侠”、“护国娘娘”。

赛金花神秘传奇的经历,吸引了当时和以后的许多文人,曾朴、胡适、林语堂、齐白石等都为她写过文章,北大教授刘半农先生还特地为赛金花写了专访呢!

赛金花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的种种表现,反映了这位风尘女子爱国、爱民的情怀,于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批抗战题材的电影、戏剧,便有了赛金花的身影。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由于夏衍、鲁迅的介入,事态变得相当复杂。

这还得谈点文学史。1936年,上海“左联”有过“两个口号”之争。周扬、夏衍等提出“国防文学”,鲁迅、冯雪峰等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本来都是主张文学应该为抗战服务,前一口号体现“统一战线”色彩,后一口号表达“无产阶级占主导地位”。正当双方论战打得正酣之时,被鲁迅斥之为“四条汉子”之一的夏衍写出了剧本《赛金花》,标榜是“国防文学”的典范之作。对此,鲁迅先生很不以为然,“他哈哈大笑道:原来他们的‘国防文学’是这样的。”(茅盾回忆录)于是,写了一篇杂文《这也是生活……》,尖锐地批判了《赛金花》:“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载《且介亭杂文末编》)。大师此论一出,《赛金花》便成了汉奸文学的代表,一定几十年!

其实,从当时历史背景看,鲁迅先生的议论并非直接针对赛金花,只是对当时文化界在“国防文学”口号上涌现的一批“泛爱国主义”作品所表达的不满和抨击;所谓“最中心主题”,亦就是“国防文学”;赛金花成了鞭挞“国防文学”的靶心。

事到如今,“口号之争”已成为历史,“四条汉子”也已恢复名誉,赛金花所蒙受的“创伤”正在被当下“赛金花正名热”所抚慰。但是,历史给人们留下的思考和教训却不得不牢记:任何“伟人”、“权威”的言论,都不可能“定于一尊”,都不可能“句句真理”、“一言九鼎”。还是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赛金花早已仙逝,但她扑朔迷离的一生,仍然为人们所探索、所关注。在皖南秀丽的山水间,黄山归园就有着这位风尘女子的故居。当年鲁迅、夏衍“两个口号”之争的历史遗存依然陈列着,它默默地诉说着这位被“误伤”的女子的不幸……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