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刘阿姨近来遇到一件闹心事。
去年11月,她在银行存了3万元,准备今年底给儿子办婚宴。没成想,原来1500元一桌的酒席,仅一年光景就涨到了1800元。存了一年的定期存款,就算加上利息,也不够二十桌酒席钱了,刘阿姨还要再掏5000多元。
不仅婚宴酒席涨价,菜市场什么都在涨。一年间,白菜每斤从3毛钱涨到了8毛钱,土豆每斤从8毛钱涨到1块8……眼看着记账本上的开销一点点涨上去,退休金却纹丝未“涨”。
刘阿姨连连叹息:“存钱咋还成了负数?早知道这样,就不存钱了。”
不断上涨的物价让刘阿姨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通胀时代,要让自己赚钱的速度比通胀的速度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今年的生活水平不会比去年低。而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显然已经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了。
刘阿姨决定把银行里的钱取出来,理财!钱从银行取了出来,往哪里投呢?
“房子不能买了。”刘阿姨说:“虽然说买房子以后还是能增值的,但现在国家限制房子投资。再说,现在的房价这么贵,我们这样的工薪族很难买得起啦!”
“买国库券?”刘阿姨想到了自己最常用的理财手段。2002年,刘阿姨买了2万元三年期国库券,期满后赚了2000元,那是她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理财收益。可刘阿姨并不满意:“现在买债券不合算啊。”
还能买什么呢?“买保险吧!”保险推销员时不时向刘阿姨灌输投资连结险、分红险这些术语。但精明的刘阿姨仔细算了算,保险投资期限长,算算年收益率,也就略微高过定期存款。
投资黄金?刘阿姨摇摇头:“现在金价涨得那么高,不是咱老百姓玩得起的。”
买股票?买基金?这是刘阿姨最频繁听到的建议,也是让她最动心的建议。刚刚过去的10月,伴随着巨量储蓄搬家,上证综指大涨12.17%,创14个月来最大单月涨幅,这深深地吸引了刘阿姨。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到底入还是不入,刘阿姨犹豫不决。像刘阿姨这样的退休一族,投资本金来自多年的积蓄,但缺乏专业知识,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股票投资的风险不容小觑。
然而,想到放在银行里的“负存款”,看着节节上涨的物价,刘阿姨咬咬牙,最终取出攒了五六年的钱,加入了股民新军。
专家对刘阿姨的担心做出了解释。曾对历史上数次储蓄搬家进行专门研究的中原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李俊认为,此次“搬家”将持续一段时间。一方面,明年二季度前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不理财就成负翁”的压力让老百姓不甘于把钱放在银行里;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储蓄分流的其他渠道受到一定程度堵截,股市可能成为此次分流的最大目的地。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