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省将造出新能源“座驾”60万辆,新能源汽车将真正实现产业化。昨日,记者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历时将近一年的时间,由该委和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编制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正式完稿,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这意味着,此前备受关注的我省首个产业技术路线图掀开神秘“面纱”。
那么,“技术路线图”究竟是什么新鲜模式?为什么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会“首吃螃蟹”?路线图与传统意义上的“规划”有何不同?又将从哪些方面实施路线图?
1问:
作为“舶来品”的技术路线图有什么新意?
“技术路线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2007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引入技术路线图,并选择了产业层面的技术路线图作为研究实施对象,用于指导工作实践。”承担此次安徽首张“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的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一位教授介绍。
他告诉记者,采用“技术路线图”这种战略管理与规划工具,目的在于将科技、经济与社会等各种资源和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对于自主创新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不同于传统的规划和分析工具。
那么,它与传统规划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省经信委科技处副处长施力介绍,首先是视角不同。以往的科技规划是“技术驱动型规划”,而路线图是“市场驱动型规划”,采取的是以能力、机会为基础的战略,其基本路径是市场预测——市场需求识别——技术开发。其次是理念不同。技术路线图不是关于现有技术如何作为,而是技术创新必须满足企业进入未来市场的需求,是基于企业或产业的愿景或视野,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技术、路径,以及未来指向,帮助企业或研发机构识别、选择正确的开发技术,使之在未来的市场中有恰当的产品投放市场。
2问:
安徽首张路线图为何“相中”新能源汽车?
既然“技术路线图”是当今世界前沿的战略规划模式,那么引入安徽后,为何将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首吃螃蟹”?
施力透露,我省之所以以“新能源汽车”为试点,开始编制首个产业技术路线图,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是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和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安徽汽车产业未来方向,目前全国都在纷纷布点上马,但都尚未产业化,我省现在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正当其时。
“其次是由于我省有丰富的汽车人才和科教资源”,在施力看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省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江汽、奇瑞、安凯等新能源汽车有着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国轩等一些配套件生产企业,多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电机、电池、电控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发工作,安凯的纯电动公交车、江汽的纯电动A级车、国轩高科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等已批量生产。
3问:
路线图为新能源汽车“勾勒”了怎样图景?
“首张技术路线图分为四份,一份综合路线图和三份分路线图,即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和安徽省纯电动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安徽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安徽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施力告诉记者,路线图明确了我省将重点开展新能源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整车集成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
根据“路线图”,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展现出来: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整车产能达5万辆,初步形成部分类别重点整车和重要部件国内领先优势。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力争建立各类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20个,获发明专利100项。到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步实现产业化,整车产能20万辆以上。建成具有国内一流技术与明显竞争力的关键部件产业体系,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充电设施体系。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整车产能达到60万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问:
路线图的实现路径还要越过哪些“坎”?
历时近一年,安徽首张“技术路线图”已然出炉,如何实现变成了摆在面前的头号问题。而对于企业来说,这份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实施过程中,又会遭遇到哪些艰难的挑战?
“江淮汽车选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路线与这份产业技术路线图不谋而合”,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部部长夏顺礼介绍,一旦选对选准技术路线,江淮汽车将以产业化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而奇瑞副总袁涛表示,11月5日奇瑞的新一款电动汽车就已正式上市,今后奇瑞的新能源汽车会越来越多地走进老百姓的家庭。
但同时夏顺礼也认为,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规模推广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突出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离产业化水平较远,整车可靠性差,需要在小批量的示范推广过程中逐步攻关。此外,关键零部件、产业链结构、配套政策措施、相关标准和测试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需要逾越的“坎儿”。“除了关注这些技术之外,还应关注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夏顺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