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淮 文脉相承
建安风骨:曹氏文学父子兵
3上一篇 2010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建安风骨:曹氏文学父子兵

 

建安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影响都是巨大的 ,曾受到许多文艺批评家的推崇,而提到建安文学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曹操父子。

曹操:一手缔造“建安文学”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他的诗绝非那些附庸风雅的帝王可比。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曹操功不可没。

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真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在曹操的诗中,也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而曹操对文学的重视,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少见的。不惜重金,把蔡文姬从匈奴单于手里赎回来,只因为她的《胡笳十八拍》把他感动了。

曹丕:文学自觉精神开拓者

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

曹丕喜爱文学,曾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宴饮唱和,交往密切,为文坛领袖。曹丕自己也写过不少诗,流传到今天的还有40首左右。他擅作散文,尤其精于写书信,他写的《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明朝人将他的诗文编成《魏文帝集》,流传至今。

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曹植:天资聪颖惹横祸

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传说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19岁。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无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之位的漩涡中。

曹丕继承了帝位后,嫉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逼其“七步成诗”否则就治罪。于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缩写为“煮豆燃豆萁”)      张亚琴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