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百处大遗址无一“上榜”
合肥自主创新:符合政策单位最高一次性奖1000万
下一篇4 2010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
我省近百处大遗址无一“上榜”
“十二五”安徽18处著名大遗址和古墓群详细保护规划今发布
钟向群 记者 俞宝强
凌家滩出土文物
曹氏家族墓群
 

10月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而我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各类大遗址近百处,却无一“上榜”。今日,我省将对省内18处著名大遗址和古墓群发布详细的“十二五”保护规划。

反省

资格老、名气大但却无一上榜

10月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北京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2个项目成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山西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等23个项目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陕西有3处,北京、四川、河南各2处,吉林、江苏、浙江各1处。

据介绍,我省国保单位有13处,著名的有凌家滩、尉迟寺、亳州曹氏家族墓群等。

“我省大遗址资格够‘老’、名气够大,无一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据陈建国介绍,现在我省文物部门正在为大遗址保护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国家考古公园。

原因

重文物轻遗址导致“烂尾”工程

2009年初,国保单位寿州窑遗址保护区内被非法动土,建设围墙。今年上半年,繁昌县国保单位皖南土墩墓群上建设起了新墓葬,破坏了古墓环境风貌。今年8月,作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六安4000万元绕道的高铁早已通车,而寄托各界厚望的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却停滞不前,成了“烂尾”工程。

“目前,‘小遗址’不仅频频‘受害’,连国保级的遗址,也有人敢动了。”陈建国告诉记者,我省有相当一些地方政府重文物轻遗址的取向很突出,重利用轻保护的态度很明显,重眼前轻长远的思想很严重。还有将大遗址当成包袱、负担,对大遗址过于“冷淡”,甚至蛮干强拆。

“此外,投入资金不足。全省每年省本级安排的保护经费不足2000万元,国家每年支持的文保经费约1000万元,面对50多处国保、400多处省保和近三万处的文物点可谓杯水车薪。”据陈建国介绍,同时由于投入经费的渠道单一,加之相关项目单位的急功近利和不当操作,有的对大遗址保护还造成了损害。

超越

专家建议我省向上榜“大户”学习

“大遗址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卖点’。”陈建国告诉记者,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强宣传,将大遗址“通俗化”,让群众喜闻乐见。

虽然“落榜”,但如何赶超?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

“在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方面,全国已有很多好的模式和经验,如陕西省就有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以延平门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等五种不同类型的大遗址保护实践模式。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河南殷墟等大遗址保护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关强向记者介绍,上榜“大户”都有着“秘籍”,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很好的范例,都值得我省去学习、借鉴。

我省大遗址今后怎么“弯道超越”?据了解,今日我省将正式公布这18处大遗址的“十二五”保护规划。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