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名剧《女驸马》的来龙去脉
2010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梅戏名剧《女驸马》的来龙去脉

记者 周玉冰
 

黄梅戏《女驸马》是与《天仙配》一样影响深远的经典剧目。它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然而,文革期间却被批判,与之相关的王少舫、陆洪非、时白林等人都受到批斗。本世纪初,还闹起了一场剧作者之争。那么,这部黄梅戏老三篇之一的剧目是怎样诞生的?本文作者在详细采访后,还原它的来龙去脉。   

《女驸马》作者之争

2000年3月17日,合肥一家晚报副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陈荣升的文章《王兆乾与黄梅戏》,文章高度评价了王兆乾对黄梅戏发展的贡献,同时说他参加了经典剧目《天仙配》的挖掘和谱曲工作。实际上,在安庆市委宣传部工作过的陈荣升弄错了,王兆乾根本就没有涉及《天仙配》的创作。改编、创作过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的陆洪非是黄梅戏金牌编剧,德高望重。王兆乾看到文章后,马上给陆洪非写了一封信,表示对陈荣升的文章毫不知情。

陆洪非感到有些人在拿《天仙配》、《女驸马》说事,决定在有生之年将当初的创作情况予以说明,于是写了一篇《〈天仙配〉的来龙去脉》发表在2000年的《黄梅戏艺术》上,详细阐述了黄梅戏《天仙配》的诞生历程,同样提及了《女驸马》的改编过程。

王兆乾虽然与《天仙配》无关,却是最早创作《女驸马》的人。看到陆洪非文章后,王兆乾也发表文章,叙述自己怎样发现《女驸马》的前身《双救举》以及如何改编。他的文章发表后,远在外地的杨琦说话了,因为王兆乾说他当初是《女驸马》的导演。于是,他也发表文章回忆当初安庆地区让他改编王兆乾的《女驸马》情况。一时间,争论闹得沸沸扬扬。

王兆乾初创《女驸马》

《女驸马》的前身《双救举》,仅流传于潜山、岳西一带,1939年由潜山良友班唱后就很少演唱。它讲述的是冯素贞女扮男装考取状元救夫君的故事。1957年,安庆筹建地区黄梅剧团,聘请了民间艺人胡玉庭、龙昆玉等人。由于王兆乾在大别山以部队文工团的身份参加土改,与老艺人左思和有着友谊,他把左思和也聘请到剧团。那时候,人们对政治身份看得很重。由于左思和担任过国民党的村长,他不能在剧团待下去了,处境同样不好的王兆乾也无法留他。临走前,左思和交给王兆乾一个手抄剧本集,是黄梅戏36本戏外的《双救举》、《双插柳》、《刘子英打虎》。

早期的黄梅戏没有专业编剧。所谓的剧本实际上是个故事大纲,演唱时由演员根据故事自由发挥。因而《双救举》仅是一个故事梗概,同时带有封建糟粕。1958年5月,王兆乾去岳西帮助建立高腔剧团,开始对《双救举》进行改编,定名《女驸马》,写完后交给地区黄梅剧团。大跃进的年代,政治氛围浓厚,剧团的许多人对于国民党时期当过村长的左思和和受过处分的王兆乾都很冷漠,不敢排他的戏。最后是王鲁明和麻彩楼力主排练,准备参加在芜湖举行的省二届戏曲会演。不过王兆乾署的是笔名“王湛”。

杨琦再改《女驸马》

在参加省会演前,安庆地区先搞了地方戏会演。地区剧团两个剧目参加,一个是现代戏《淮北平原稻花香》,因作者杨琦是右派,便否定掉了。另一个就是《女驸马》,但是会演没有成功,杨琦说:“致命的弱点是没有戏,剧本没有起伏跌宕,没有高潮,没有悬念,缺乏动作性,人物性格模糊,内心世界空虚。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地讲一个故事。”演出的失败,宣布“地黄”全军覆没,这个事实省里不能接受,要求黄梅戏的家乡安庆必须有剧目参加。

安庆地区剧团团长姚明找到杨琦,让他抓紧时间修改。杨琦因为自己是右派,不敢相信剧团会找自己,同时他又拒绝,要求让原作者修改。但那个时代强调个人绝对服从,他推脱不了,埋头对全剧结构重新修改,重写“金殿”一场。改完后,演员急匆匆背台词,就参加了芜湖的会演。

陆洪非化腐朽为神奇

会演后,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觉得故事好,值得好好打造,应该对剧本重新创作,让省团的严凤英主演,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党的八届七中全会演出。就在《女驸马》结束芜湖会演来合肥汇报演出的一天夜晚,当时的省文化局艺术处长江枫接陆洪非去稻香楼曾希圣的住处。到达时,文化局长钱丹辉也在场。曾希圣待陆洪非刚刚坐定就说:“洪非同志,《天仙配》经过你的手,火到国外去了。现在有一个新的任务给你,安庆的《女驸马》故事不错,值得打磨,这个任务交给你,要打造得像《天仙配》一样成功!”

根据曾希圣的建议,陆洪非很快成功改编了《女驸马》,增设了一个冯益民,并且对唱词进行了全面的改动。他这一改,成就了黄梅戏剧史上又一部经典作品。

杨琦后来写文章说:“洪非同志对《女驸马》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加了冯益民这个人物,这是神来之笔!大大丰满了‘状元府’和‘金殿’这两场戏。更为重要的是,使公主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整个戏的喜剧风格也随之得到统一。而且加大了刘大人的戏,把这个人物刻画的十分生动……”

电影《女驸马》

1959年4月,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省黄梅剧剧团为大会上演《女驸马》,再次受到热烈欢迎,一如当初的《天仙配》。演出结束后,周恩来上台与演员合影,并对严凤英说:“我们又见面了。”

就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剧团赴北京演出《女驸马》。导演刘琼赶到北京,对陆洪非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安徽电影厂要把《女驸马》拍成电影,让他赶紧把舞台剧本改成电影文学剧本。

陆洪非与王少舫、查瑞和等人住在广渠门外育婴堂一个大房间里,考虑到改剧本要安静,领导在崇门外找了一个叫东三义的旅店,陆洪非就在这里改剧本。外面不时传来骡马声,陆洪非啃着火烧喝着白开水,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将剧本改好,交给刘琼。刘琼很满意,带回了上海。

1959年9月,电影《女驸马》开拍。黄梅戏再次借助电影的翅膀,飞越海内外,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为救李郎离家远,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歌声。

争论一直持续到陆洪非去世后的一两年,后来许多知情人站出来,道说剧本的诞生过程,争论才得以平息。应该说,《女驸马》的问世,王兆乾功不可没,但由于政治问题,时代没有给他再次改编创作的机会,杨琦让平铺的故事有了曲折起伏,而陆洪非则把《女驸马》再次升华到一个高度,成为黄梅戏曲中的一朵奇葩。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