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籍战斗英雄
2010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抗美援朝战斗中的
皖籍战斗英雄

 

李家发:舍身堵枪眼的战士

李家发,1934年3月生,安徽省南陵县泉塘岩虎村人。1951年5月,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67军199师595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当战士。

1953年7月13日夜,志愿军反击南朝鲜军的夏季战役在金城川前线20多公里处全面展开。李家发所在的部队奉命向险峻的轿岩山发起反击。

南山脚是敌人轿岩山防御阵地中最强的地方,有重兵据守,并有坚固的工事作依托。晚上9时,我军无数门火炮一齐怒吼,把轿岩山打成一片火海。部队开始冲锋,李家发和战友们一起冒着雨在泥泞中向敌人冲去。

突然,一阵狂风骤雨般的子弹打到了正在冲锋的战士们跟前。这是从山腰上一个碉堡里发射出来的,要冲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可指挥战斗的指导员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都未能成功。这时,站在一旁的李家发勇敢地担负了爆破敌人碉堡的任务。他摸了摸自己身上带着的两颗手榴弹,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就直向大碉堡冲去。突然,一串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脚,原来在大碉堡前还有一个小地堡。不先炸毁这个小地堡,就不能接近大碉堡。李家发忍着伤痛从小地堡的右侧一步步地爬去,他把一颗手榴弹投进了地堡,敌人被消灭了。接着,他又继续向正在疯狂射击着的大碉堡爬去。

靠近大碉堡后,他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进了碉堡,敌人的机枪停止了射击。战士们立刻向前猛冲。突然,大碉堡里的机枪声又重新响起,密集的子弹再次封锁了道路。战士被迫重新卧倒。此刻,李家发的弹药已经全部用完,情况异常危急。指导员命令另一个战士“继续爆破”。未等爆破战士出发,大碉堡突然寂静了下来。原来,李家发猛扑到敌人的射击口上,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李家发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9月25日,为悼念李家发烈士,中共南陵县委隆重举行“李家发烈士追悼会”。中共南陵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李家发所在乡更名为家发乡,以示对李家发烈士永久性的怀念。

许家朋: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

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1931年出生于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5月,绩溪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许家朋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7月,许家朋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被编在志愿军第23军67师200团9连。

7月6日,志愿军发动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正式打响。为了有力地配合东线正面战场,许家朋所在的67师200团受命对美军第7师17团据守的石砚洞北山进行反击作战。

石砚洞北山,在三八线附近,是中线的平川、永康的交接地界,战争爆发后,被美军第七师占领。这里地势十分险要,打下这座山,就可以控制后面的天德山,把战线向敌方推进三四十公里,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当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向主峰攻击时,突然被敌军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前往爆破的战友刚跑不远,就中弹牺牲了。许家朋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从刚刚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拎起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直冲敌人的暗堡。突然,一发炮弹从对面打过来,许家朋的右脚中弹负伤,左脚被打穿,身上7处负伤,剧烈的伤痛使他昏迷过去。苏醒过来后,他咬紧牙关,拖着负伤的身体艰难地爬行。他爬到暗堡前面,放下炸药包,拉开导火索,然后翻身一滚,只等炸药包炸响。不料,炸药包因被雨淋受潮,爆破未能成功。

许家朋忍着剧烈的疼痛,猛然站立起来,纵身扑向敌暗堡,双手紧握敌机枪脚架,胸膛紧抵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机枪响了几下,便成了哑巴。22岁的许家朋英勇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战后,根据许家朋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朝鲜追授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1954年5月24日,追授他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模范团员”称号。为了缅怀许家朋烈士的英勇事迹,绩溪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坎头命名为“家朋乡”,并修建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1989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列为省级重点保护烈士纪念建筑物。

苏文俊:巴金笔下的杀敌英雄

苏文俊,生于1929年,安徽省定远县人,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第188师第563团第一连班长。

1952年1月6日,苏文俊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坚守上甘岭一号阵地。

一号阵地是一个海拔只有100多米的小山包,距敌军阵地相隔不到200米,是上甘岭中地形最为险要的阵地。苏文俊和战友们刚进入阵地不久,敌人就对上甘岭发起猛攻。一连两昼夜,敌人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出动3架飞机、20门大炮和5辆坦克轮番轰炸冲击。加强班的战士坚守在一号阵地与敌人战斗了3天3夜,阵地上只剩下班长苏文俊与两名身负重伤的战士。苏文俊的胳膊被子弹打穿了,他咬紧牙关,用无线电向指挥所请求支援,可由于一号阵地已被敌人包围,援军无法抵达。

苏文俊带着两名战士从坑道出来时,正好与冲上阵地的8个美军士兵相遇。他端起冲锋枪撂倒两名敌兵,剩下的6个美军士兵想分两路逃跑,苏文俊来不及换子弹,顺手抓起一把步枪,一个突刺把落在后面的美军士兵刺倒,然后端枪追上第二个美军士兵,又向他后腰刺了一刀。苏文俊一连消灭4个美军士兵,返身回来时,才发现另外两个负伤的战士已牺牲了。

夜幕降临,阵地上只有苏文俊一人,仍然有小股敌人来袭。苏文俊拖着负伤的腿,一会儿在左边用冲锋枪扫射,一会儿又转到右边扔手榴弹,利用着夜幕掩护,对敌人实施佯动防守。敌人不知虚实,没有一个敢冲上来。

在这关键时刻,苏文俊独自一人坚守在一号阵地,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志愿军部队占领上甘岭的有利地形创造了条件。就在这时,增援部队赶了上来,苏文俊这个单枪挑群敌的勇士,绝处逢生。

不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授勋和颁发荣誉证书时,拍着苏文俊的肩膀说:“看你个子不高,拼起刺刀来勇敢无比,中国战士真了不起!”

中国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后,著名作家巴金专程到前沿阵地采访了苏文俊,含泪写下了《英雄记》一书。著名战地记者魏巍在采写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也采访了苏文俊。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向苏文俊赠送了纪念品,并和他合影留念。

苏文俊因战功突出,荣获“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1日,他作为战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他使用过的刺刀至今还被陈列在朝鲜战争纪念馆中。

毕武斌:“空中董存瑞”

毕武斌:“空中董存瑞”

毕武斌, 安徽舒城县人,1930年出生于芜湖市状元坊一个职员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被编入志愿军空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团第一飞行大队任飞行员。

1951年11月30日,轰炸机飞行员毕武斌在配合志愿军陆军部队进攻大和岛的战斗中,驾驶的飞机中弹起火,而他仍然沉着地驾机保持编队,且战且进,将驾机上的炸弹投向敌人阵地,终因其轰炸机负伤过重,坠机入海壮烈牺牲,时年21岁。事后,毕武斌被追记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称他为“空中董存瑞”。

蒋道平:美军F-86的“克星”

蒋道平,1930 年生,安徽省嘉山县(现明光市)人。1946 年6 月入伍, 1947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陆军调到空军,被分配到空二十一师担任飞行员,后又被编入空军第十五师担任飞行员。

1953年3月7日,在赶赴战区的路上,中队长李世英发现了两架来历不明的飞机。他带着中队向它飞去。这时两架美军F—86飞机窜了过来,看样子要攻击长机组。由于敌机是顶着阳光飞来的,没有看见位置稍后的蒋道平和他的长机,但他们却清楚地看到了敌人。他们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耐心等敌人靠近。蒋道平占好了位置,突然向敌人的长机猛烈开火,打伤了它,回过头来又向敌人的僚机攻击,把它打跑了。正在这时,从左后方又偷偷地赶来两架敌机,向着蒋道平的长机俯冲下来,他的长机扭转机头迎战,蒋道平就紧紧地跟在后面掩护,顺利地协同长机击落了前来偷袭的一架敌机。

蒋道平在空战中沉着机智,勇敢顽强,先后击落美F -86 战斗机5 架、击伤2 架,是击落、击伤美军F-86战斗机最多的飞行员。美军曾经大肆吹嘘F- 86型喷气战斗机是世无匹敌的“空中霸王”,而今天,它在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面前,却被打得狼狈不堪。

1953 年9 月,志愿军空军领导机关授予蒋道平“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韩德彩: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

韩德彩,1933年生,安徽凤阳人。1952 年初,19 岁的韩德彩抱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驾着战鹰飞到了朝鲜前线。一到前线,他就投入了艰苦的战斗生活中。这位年轻的飞行员在多次空战中都表现出色,是一员 “空中虎将”。别看他在战斗机上只飞了几十小时,但打起仗来,却是机灵利索,并且有一股惊人的大胆泼辣劲,他动作快,进攻猛,靠得近,打得狠。在一次空战中,他只身与4 架F -80 型敌机激烈格斗,一举击落敌机2架。在没有击落费席尔以前,他的战鹰上就已闪耀着4 颗红星,标志着他已经创造了击落4架敌机的光荣纪录。

1953 年4月9日,美联社汉城分社刊发一条消息,悲哀地宣布:“美国‘第一流的喷气式空中英雄’、‘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席尔失踪了!” 费席尔,这个仅在朝鲜战争中就出动过175架次的老牌飞行员,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败在一个年龄刚满20周岁、飞行时间不满100小时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的手下。这位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的英雄,就是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韩德彩。

这位“双料王牌”在接受讯问时,一再请求见识一下击落他的对手。部队首长满足了他的请求,当他见到韩德彩这位志愿军空军中最年轻的飞行员时,根本不相信这就是击落他这个“空中英雄”的对手,还认为是“开玩笑”。 部队首长告诉他,就是韩德彩打下了他的飞机。费希尔惊得目瞪口呆,低下头去说不出话来。

从此,韩德彩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志愿军部队。“昔日放牛娃”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的故事,被传为佳话。1953 年6 月,志愿军空军授予韩德彩“二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郑长华:骁勇善战的空中指挥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以英勇善战而闻名全军。每当人们提起这个团的时候,自然会想起团长郑长华。郑长华是一位年轻的空中指挥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所领导的三十四团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47架的光辉纪录,他自己击落敌机2架,是全师闻名的空战“鹰王”。

郑长华,1926 年生,安徽省五河县人。1941年7月入伍,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 年底,郑长华以优异成绩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新组建的空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任副团长,后任团长。1952 年初,十二师飞赴东北大虎山,参加抗美援朝空战。

进入1953年以后,空战的规模和水平也升级了。敌人常以100 多架的大机群分路出动,分布在各个战区,互相策应,寻机与我决战。

1953年1月3日,郑长华率领机群在辽宁凤城与鸭绿江上空巡逻待战。这时,地面指挥所下达命令:“351,出击!敌人使用口袋战术,坚决击溃他!”

“351明白!” 郑长华边回答,边指挥机群掉转机头,对准航向,疾驶战区。无线电里,响起一中队的报告:“左前方发现敌机4架。”

“监视好,继续前进!”

“右前方,发现6架敌机。”二中队又报告。

郑长华大声命令:“密集队形,继续前进。四中队掩护,一、二、三中队按照计划向敌人猛攻。”他知道,要突破口袋,必须先进入口袋。

一分钟后,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敌人的口袋合拢了。指挥所里,大家正为空中战况担心,无线电里却传来了郑长华从容不迫的声音:“爬高13000米,返航。”敌人的口袋阵虽然收拢了,可“口袋”底部却被我空中勇士们捅了一个大窟窿。空战结果,击落敌机3 架,我方无一损伤。

郑长华率领的三十四团,像一只有力的铁拳,把敌人打得闻风丧胆,写下了我空军战史上光辉的一页。由此,三十四团成为抗美援朝空战战场上唯一荣立集体二等功的功臣团,郑长华也被评为优秀空中指挥员,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 称号。

本文作者 :周 平(安徽省党史研究室《党史总览》总编)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