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的新作《一九八四》是一部动态艺术的伟大作品。也许这意味着这部作品只是瞬间的伟大,它的伟大力量只作用于我们,作用于现在。没有其他任何一部作品能像这本书一样唤起我们对自由深切的渴望和对专制切齿的痛恨。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普通读者》一书中说,世上有一类普通读者,“他们读书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这句话包含了一层意思,即普通读者虽然置身读者群中,却是独立的存在。如此看来,一本书畅销不畅销,并不构成普通读者读或不读的理由。因为读书不是凑热闹,它纯属一己之事,普通读者自有取舍标准,即便与别人所读相同,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当然这只是普通读者的立场。用一句话来概括似乎较为全面:“什么书好卖就出什么书,无可非议;什么书好卖就读什么书,愚不可及。” 书是精神创造物,又是流通商品;衡量它的价值,远不止一项标准。一本书销路如何,既意味着赚钱与否,又意味着它所拥有的读者多寡不等,故不能单单以商业标准视之。然而一本书拥有很多读者,未必说明它就有何等成就。非但不同类别的书籍无法相提并论,即便同一类别的作品亦不能据此决定高下。
普通读者只关心一本书的好坏,无论它畅销与否。而世间的好书,有不少是在畅销之列。譬如乔治·奥威尔著《一九八四》,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哈德良回忆录》,卖得很多,但无疑都是好书。在我看来,有关销售的数字既无益于亦无损于它们之为文学经典,顶多因此庆幸世间有这么多人识货就是了。
将《一九八四》和《哈德良回忆录》与“畅销书”联系在一起,有人会不以为然;因为通常使用“畅销”这个概念,是与“经典”相对立的,并非专指销售量多。另外还有一种用法,以“畅销”与“长销”来区分书籍。《一九八四》和《哈德良回忆录》当然不属于这路“畅销书”。上述划分方法里包含了时间向度,而这恰恰是普通读者评衡书的价值所特别重视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说,他立足于文明史去看待这一问题,而不为一时甚嚣尘上所迷惑;同时也深知自家生命有限,不愿随便浪费时间去读无谓之书。 止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