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文森:深圳“城建之父”
王传福:新能源“造车狂人”
下一篇4 2010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臧文森:深圳“城建之父”

记者 祝亮 莫文华
 

记者此次深圳之行采访的第一个人是一位77岁的肥东籍老人。之所以第一个采访他,那是因为深圳八、九十年代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梁、每一栋高楼几乎都出自他的手笔。他见证了深圳从荒凉到繁华,他就是被誉为深圳“城建之父”的原深圳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臧文森。          记者 祝亮 莫文华

年过半百只身一人奔向深圳

臧文森是安徽省肥东县湖滨乡人,祖辈都是地道的庄稼人。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青少年时代在割草、放牛、担水、种田中度过。唯一不同的是,有远见的父亲让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了私塾,并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初中的课程。

解放初期,解放军来皖招收一批有文化的青年充实到各专业队伍。在那个时代,参军的诱惑是空前的,臧文森和几百位老乡就这样穿起了军装,披起了行囊,踏上了西去的火车。而这一走,就是60年。

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里,臧文森从当时的中南军区到现在的广州军区,当过机要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80年代初,他有了转业的念头,但转业后去哪呢?是回家乡?还是留在广州?正当他踌躇不决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了深圳这个刚刚诞生的新城。

“深圳今后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之星!”臧文森似乎看到了未来。于是他决定只身一人来到深圳,用自己的后半辈子来给这个城市添砖加瓦。

在深圳的“白纸上开始画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深圳就是一片荒地!”臧文森带着记者漫步在深圳街头,并指着远处对记者说道,“你看,这里现在是一片高楼大厦,可当时就是一个臭水沟!”

臧文森来到深圳后,恰好被分配在深圳市城市建设办公室,任副处长。而当时的深圳城建办仅有25人。臧文森还记得,刚到深圳的时候,一天下班晚,因为路不好走,路灯不亮,他掉进了深井,被磕掉了一排牙齿。受伤后的他立志要把深圳建设好,避免惨剧再发生在别人身上。

“深圳速度”就出自他手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以臧文森为代表的深圳城建办25名同志,众志成城拧成一股劲在特区这片热土上纵情挥洒着自己的才华和汗水。深圳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执着的建设者们,于是才有了它卓尔不凡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160米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也有人称为深圳速度)。90年代,383米的地王大厦,又以“九天四层楼”的效率更新了深圳速度……

被誉为城建之父,南粤之子

1986年,在经历了转企改制后,臧文森被调入深圳市城建开发(集团)公司,继续担任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成了该市城建集团创始人之一。他也因此被人誉为是深圳市的“城建之父”。

在去年,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深圳当地出了一本名为《南粤之子》的书籍,而臧文森因在城建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的事迹也被载入此书。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