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现蜱虫叮咬疑似病例
2010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出现蜱虫叮咬疑似病例
卫生部要求发现疑似病例,须在24小时内上报 省卫生厅疾控专家今日将详解蜱传疾病有关疑问
见习记者 李婉婷 记者 王松青
 

据悉,河南山东等多省出现蜱虫叮咬致人染病事件,目前至少29人死亡,河南累计557人发病,18人身亡,山东蓬莱11人遭蜱虫叮咬染病死亡。这让很多人谈蜱色变。

记者了解到,我国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例,是2006年在我省芜湖发现的。记者昨晚从省卫生厅获悉,今天上午,省疾控中心专家将详解蜱传疾病有关疑问。  

9月初曾有疑似“无形体病”患者死亡

记者昨天采访各大医院了解到,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安医一附院感染科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该院收治了十几例相关症状的病人。今年8月底,该院收治了一位来自阜阳的患者。“送来的时候,已经发热18天了,伴有多脏器的损害。后经诊断,该患者疑似‘无形体病’。9月初,该病人死于多脏器衰竭。”另据介绍,该院早在2006年曾接诊过有类似“无形体病”症状的病人,是一位来自利辛的男子,因为发热,伴头晕乏力、胸闷恶心等症状,前来就诊。后被确诊是疑似“无形体病”。

另一家大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他们一年内曾收治了三例疑似“无形体病”,其中两例是合肥市的患者。而合肥的一位疑似患者,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外2个疑似病例,经救治康复出院。

“无形体病”治疗并不难,但易被误诊

资料显示,“无形体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总体死亡率为0.5%~1%(美国数据)。我省专家告诉记者,一旦明确诊断,“无形体病”的治疗并不困难,使用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但是,专家表示,由于“无形体病”没有非常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治疗不当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国内外已知的情况表明,“无形体病”易被误当作出血热、 白血病等进行治疗。

专家告诉记者:“该病的患者多在农村,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经验不足,将该病诊断为普通的发热,这样就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蜱虫在我省有分布,专家教你如何防护

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沈继龙教授。沈教授告诉记者,蜱虫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但由于其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所以在叮刺吸血后造成伤口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少量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其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Q热、无形体病等是由蜱传播的主要疾病。

那么安徽地区有没有蜱存在呢?沈继龙告诉记者,安徽也有蜱,但主要分布在森林地带和野生动物聚集处,城市和农田区一般没有蜱存在。沈教授提醒市民,去林区旅游时,切勿躺在草地上。尤其在进去蜱疫区时,一定要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穿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万一发现被蜱叮咬,切勿用力撕拉,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同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卫生部要求“无形体病”24小时内直报

记者昨日采访了国家卫生部,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卫生部已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今后如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应参照乙、丙类传染病报告,于24小时内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据了解,卫生部近日印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今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时,应认真按照有关方案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记者昨天晚上从省卫生厅获悉,今天上午,省卫生厅疾控中心专家将详解蜱传疾病有关疑问。

相关链接

2006年11月5日,我省宣城市广德县一名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18日该病人被野兔身上的草蜱咬伤右踝关节。11月4日经医院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11月5日患者死亡。11月9日至17日,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5名家属和4名医务人员先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与死者病情相似。但这起疫情的9例续发病例都没有蜱叮咬史。后来,该病例被中国疾控中心认定为国内首次诊断出的一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案例。

(本报2008年11月23日曾作报道。见右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