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造”要“以变应万变”
2010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造”要“以变应万变”
本报记者专访合肥市市长吴存荣
实习生 陈颖 记者 刘甜甜/文 王恒/图
 

“合肥50强”英姿飒爽,新能源产业将成“工业新名片”!8月23日,由本报联合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肥市企业联合会共同评选的“合肥市企业50强”,将在万众瞩目中隆重揭晓。当工业经济插上了“新能源”的翅膀,腾飞中的合肥正在向中部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基地”大踏步迈进。“工业立市”,将如何续写崭新的华章?记者昨天专访了合肥市市长吴存荣。

“投资合肥正当时”

记者:“工业立市”是合肥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试点市等契机面前,合肥市今后将有哪些更惠及企业的政策和规划?

吴存荣:合肥是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市,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经济圈的龙头城市,这些“金字招牌”都会获得国家和省里很多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等4大产业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在肥发展壮大。

在实践中,合肥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产业转移等战略机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强力实施“工业立市”、“创新推动”、“县域突破”、“141组团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合肥又好又快发展。厚积薄发、快速发展的合肥蕴育了无限商机,使合肥一举成为产业转移首选地,为广大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家搭建了广阔平台,投资合肥正当时。

平板显示、新能源将成“工业新名片”

记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合肥市有什么样的“大动作”?

吴存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重大“命题”。目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合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连续5年增长超过30%,占据工业产值和增加值的一半多。今年以来,合肥已经迅速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和百亿元新能源产业基地。

在新能源产业培育和发展上,合肥市建树颇多。目前,合肥全国首条纯电动公交车已成功运行半年多,18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始投放市场,到2011年将实现每年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就在下个月,京东方在合肥建成的我国大陆首条TFT-LCD六代线就将正式量产,另外,日立PDP、彩虹和中建材TFT-LCD玻璃基板等一批平板显示项目的陆续入驻,也使合肥市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还有8月15日刚刚奠基开工的安徽省第一个大型的太阳能电池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一次性开工建设的光伏项目——赛维LDK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工程计划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晶体硅电池,明年上半年即有望达产。如果赛维LDK的产能全部用于发电,以减排二氧化碳计算,这种“零排放”绿色电能就相当于每年再造了63个黄山景区植被。到时候,合肥也将成为全省的“太阳能基地”。

在肥“中国500强”将越来越多

记者: “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即将于9月在合肥市举行,这场“星光熠熠”的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让承办地合肥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借这个机会,您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中国500强”大会的筹备情况吗?

吴存荣: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合肥举办,这是中国高端企业交流合作的重大盛会,也是推介宣传合肥的重要窗口,更是合肥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难得机遇。大会筹备现在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合肥市各个县区都将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分别与意向企业直接对接,例如,滨湖新区会与银行、后台服务等有关企业对接,庐阳区会与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类企业联系得更紧密。在这次“中国500强”大会上,合肥市还将有一些重点项目与“中国500强”企业成功对接并签署协议,目前在合肥发展的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有100家左右,今后,来到合肥的“500强”,我相信,会越来越多。

“合肥造”也要“以变应万变”

记者:这次《市场星报》联合合肥市经信委等单位共同举办“合肥企业50强”的评选,也是为了在“中国500强”发布之前,给合肥市的本土企业“打打气”,并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喜迎盛会的良好氛围。这次获得“合肥50强”称号的企业中,涉及各行各业,都对合肥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这里,请您也为他们送上几句祝福或鼓励,好吗?谢谢!

吴存荣:我很高兴看到合肥本地企业的飞跃发展,作为当地政府,为企业“牵线搭桥”义不容辞。合肥市举办和承办一次次大型会务、会展,正是为企业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好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合肥造”的本地企业,也“见惯了大世面”,可我还是想强调,从国际的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退,企业之间的竞争依然无处不在。正所谓“不进则退”,创新型产业方兴未艾,本地企业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看到先进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等,同样“以变应万变”。

所以,在欢迎“中国500强”企业继续来合肥投资的同时,我也衷心地希望“合肥50强”能学习“中国500强”的先进管理和经验,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响“自主创新”牌,有更多的本土企业跨入“中国500强”的行列。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