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江淮 风劲正扬帆
求早求真求实 彰显文化自觉
下一篇4 2010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春潮涌江淮 风劲正扬帆
——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李跃波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每天吸引众多游客
 

开栏的话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对我国文化处境的反思,对文化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中央适时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为读者呈现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新气象,本报从今天起开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专栏。

不等不靠、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整体推进,截至6月底,我省提前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取得决定性成果,走出了一条自主试点改革的创新之路,创造了非综合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开启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攻坚克难

提速提效“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

2010年,是安徽跨越发展路上的重要一年。除去外界熟知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外,文化建设也在进行一场战略性突破。

“改革不仅要抢占先机,还要不断突破创新,不断深化推进,浅尝辄止和固步自封是改革最大的敌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臧世凯说。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发展纳入“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被列入我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题工作会、改革调度会、改革汇报会、组织全省专题督查等,强力推动改革,把上半年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各地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全省有15个市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

政策保障

轻装上阵以人为本排解后顾之忧

改革中最难处理的是职工和企业切身利益问题。安徽的做法是——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充分保障职工利益,确保改革成本支付到位、遗留问题解决到位、推进发展扶持到位。

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文化建设比重逐年增加。省委、省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改革、支持文化建设。2006年,设立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07年,设立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9年起,五年内,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专项资金,解决省属演艺院团设施更新、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问题。

劳动、人事、税收、社会保障等部门主动跟进,上门服务,为文化体制改革“保驾护航”。2006年至2009年,141家转制文化单位、52家新办文化企业享受财税优惠政策,共计减免税收9.67亿元。

大胆探索

分类指导制度创新化为发展动力

与试点地区同步推进,安徽文化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用创新的思维认识改革、用创新的思路指导改革、用创新的方法推动改革,直面难题,大胆探索,分类指导,奋力突破。

区域方面,推动芜湖等试点市率先完成改革任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求非试点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上半年完成重点任务。行业方面,对基础较好、市场成熟度高的出版、发行、电影发行放映等领域,加快转企改制步伐;考虑全省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资产少、基础差、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多的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分三批完成任务。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每走一步,都是制度创新的探索和尝试。近两年,在中宣部向全国推荐的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案例中,我省入选18例,居全国前列。

吹遍江淮大地的改革春风,为安徽文化发展唤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一个崭新的文化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