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胆忠臣为国殇
2010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义胆忠臣为国殇

 

嵇康家族:遗承名士风骨

嵇康用短暂而磊落的一生,把不可一世的司马氏订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更没有想到孙子嵇绍,禀承着父亲嵇康的风范,最后也是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临终托孤给好友

嵇康父亲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吏,可惜去世的太早,他所能接受的教育只能是靠自学为主,没有枯燥的经学束缚,他反而走向了一个更加开阔的世界。

成年后,嵇康与同时代的读书人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入仕还是归隐?他再有才华,也只能服从于那个时代。主张人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使他后来成为曹魏政权的公主附马,也就注定了他一生悲剧的根源。高平陵政变后,竹林七贤分化,他们就发展出各自不同的道路,嵇康走出了一条符合其个性的道路,对司马氏集团,他从观望、困惑而发展到对抗,直到死亡。

嵇康在就义的时候,十分地从容,并将年幼的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好友山涛,希望他能够用心培养这个孩子。“有山涛在,你就不会孤苦无依,就好像父亲还在你的身边一样。”这是嵇康临别前留给儿子的话,当时的嵇绍才十岁。

继承父亲的高贵品格

十岁时失去父亲之后,嵇绍小小的年纪,就担负起持家的重责。他自幼饱读诗书,而且跟他的父亲一样富有音乐家的禀赋。父亲的从容就义,在他幼小的心灵当中,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嵇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格,在嵇绍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时,河间王与成都王起兵叛变,晋兵打了败仗,随驾惠帝的官员们仓皇逃遁,各自保命,卫兵们连个影子都找不到。兵荒马乱之际,举目茫茫,极为紧急。就在最为紧要的关头,只留下了侍中嵇绍一人。这时,无数森森冷冷的飞箭,从四面八方射了过来,嵇绍护在惠帝的身上,用身体挡住了雨一般的流箭,他倒在了血泊中。他用最为壮烈的牺牲,呈现着对父亲精神的延续与诠解,如此地从容而又忠烈。    

桓温家族:历代出豪杰

谯国桓氏的发源地乃是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在魏晋时期,桓家涌出了一系列的著名人物:“曹魏忠臣”桓范,江左名士桓彝,“一代枭雄”桓温,“东晋能臣”桓冲,“吹笛名将”桓伊,“代晋自立”桓玄。在东汉一朝,谯国桓氏是声名显赫的儒学世家。可在东晋以后,家族的兴旺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在东晋末年,桓玄篡位失败,举族被诛。即使有些子弟侥幸得脱,也再没有能力恢复家族往日的荣光。但是谯国桓氏家族的辉煌一时,众多名士的过往,都成为历朝历代人们传述的热门话题。

忠臣惨遭灭门

在正始年间,曹魏皇室与司马氏集团的惨烈斗争中,桓荣六世孙桓范更是以“乡里老宿”的身份为曹爽的重要谋臣,时时给曹爽兄弟出谋划策。

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集团突然发动兵变,夺取了京都洛阳的军权。桓范建议曹爽兄弟要领兵与曾“西拒诸葛,北灭公孙”的司马懿作战,一听此话,曹爽兄弟个个噤若寒蝉,下不了决心。而这时,狡猾的司马懿又派人哄骗曹爽兄弟,并口头许下什么只免官,不判刑的“空头支票”。曹氏兄弟左思右想,最后愿意解职免官。知道曹爽的决定后,桓范痛骂不止,因为他知道,举白旗的结果只能带来杀身之祸。

果不其然,最后,司马氏集团以“阴谋造反,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曹爽、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和张当“八大名族”一并灭门。而谯国桓氏这个显贵了200多年的儒学世家至此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仅有少数子弟侥幸逃出罗网。

三次北伐的失败

父亲桓彝牺牲那年,桓温只有十五岁,但身为长子,他不得不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

公元345年,年仅34岁的驸马爷桓温便接替病死的庾翼(是桓温的舅舅)出任荆州刺史,正式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

第一次北伐时,桓温率部一举歼灭了氐族秦军主力,斩首五万余人,顺利屯兵于距长安只有咫尺之遥的灞上。可是由于氐族秦政权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桓温部队兵粮不济。最终,两个月后,桓温不得不班师回朝,将主力重又撤回了江南。

第二次北伐共歼敌三万多人,彻底击溃了羌军主力。可东晋政府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不给予全力支持,因此桓温在收复洛阳一个月后,不得不又率主力部队南撤。在第三次北伐时,桓温大军又遭到了慕容垂所率的八千鲜卑子弟骑兵的偷袭,死伤四万余人。

他的一生终究还是不能光复中原,还都洛阳。 

家风诗品的遗传不是偶然

受访人:黄玲君(《诗歌月刊》编辑部主任)

应该来说,我对安徽诗人世家知道的还不少,像“冰雪肝胆铸雄词”的张祁和张孝祥父子,元朝“名高一代,文明千古”的显赫人物贡奎和贡师泰父子等等。我有时候就在想,一个城市的一个家族,特别是一个诗歌世家,对诗词巨擘的出现是从小就奠定了方向,这绝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从出生时就开始的耳濡目染。

我省著名诗人王明韵的女儿王茜也是一位青年诗人,不久前,我惊喜地读到了她的一组新诗,读后由衷地感到他们父女之间那种诗歌精神的传承和默契。从古至今,选用诗歌来作为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真的只是一种家风诗品的遗传。无论是古时的合肥父子双星诗人,还是现代的诗歌之家,因为精神和情感表达的完整性需要,诗歌的传承才得以实现,使诗成为自己语言和思想最好的代言者。

书香门第出大家

受访人:罗曼(省广播电台新闻编辑部副主任)

那些历史上文化名人世家也许已经烟消云散了,但是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文字却伴着书香,历久不散。如果你对那样的书香门第曾经向往,打开那些凝聚着他们学问和才情的文字,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并没走远。

我总觉得,安徽地杰人灵,物产丰饶,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的名人数不胜数。因为这里是老子、庄子及其学说的诞生地,也是建安文坛盟主曹氏父子的诞生地,更是“桐城派”的故乡,徽商的家园和以戴震为首的皖学和新安医学的发源地。

这些书香门第世家出来的名士们,从安徽走出去,胸怀徽州文化的博大、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