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和校长联手成立了一家公司,然后收购了他们属下的两所公办学校,此后,这两所仍然由公办教师授课的学校,摇身一变成了民办学校,收费标准随之水涨船高。事情发生在四川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遂宁二中实验学校。这两所实验学校的“公有民办”身份遭到了当地众多家长和关心教育的人士的质疑。(7月2日《中国青年报》)
将优质教育资源人为从公办学校中独立出来,之后上演空手套白狼的疯狂敛财之举——优质教育资源如此民办化,与侵占国有资产何异?
无论怎样狡辩,遂宁教育局的做法已经严重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基础,背弃了教育的公益本质。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红顶商人、滥收学费、贪污腐败等各种违法犯罪问题,理当受到法律的严惩。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尽管方式不同、程度各异,这种优质教育资源民办化的现象,在其他地方可能同样存在。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然之间就挂上了某某教育集团的招牌,不再属于国家免费义务教育之列。明明是公办学校,只因披上了“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的外衣,就可以按民办学校的标准收费。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就是:让优质教育资源去赚取暴利,让劣质教育资源充当教育公共产品。
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早已是普遍共识,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位置,并且强调教育的公益性,始终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基调。然而,像遂宁这种利用公共教育资源谋取地方或者个人私利的行为,其实质是对民族、对国家和未来的犯罪。
遂宁教育局的做法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当权力不是全心全意投身于如何提高教育水平,而是投身于利用教育敛财之后,教育很可能会走向一条产业化、私有化的倒退之路。那么,全国又有多少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个人的“摇钱树”?在媒体聚光灯之外利用公共教育资源疯狂敛财的,又是否会受到查处?或许,我们是该进行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清查了。